核心提示:定远馆,位于福冈市太宰府二丁目39号,是一座带有庭院的单层别墅,看来已经颇为破败。它的建筑材料大多来源于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装甲舰。
本文来源:《文汇报》2011年2月26日第6版,作者:李峰、萨苏,原题:《飘落异乡的北洋海魂》
1895年4月17日,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,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《马关条约》。至今,仍有不下百件甲午战争和北洋水师的遗物,残留在日本的土地上。“定远号”军舰2块布满弹痕的装甲板,今天依然保留在日本福冈太宰府的天满宫。
一个世纪的斑驳历史,给每一件遗物打上时光的烙印。“午后的阳光中,前来探访的我把手放在这块已经被改成别墅大门的钢板上,忽然发现,它竟然是温暖的,仿佛一个人的体温。一瞬间,一种难言的情感,酸楚而温暖,就从心底涌出来。北洋水师官兵们用英语传递口令的声音,依稀在耳边回荡。”
在李峰、萨苏撰写的《中国海魂——从郑和到钓鱼岛》里,记录了作者在日本寻找北洋水师遗迹遗物的过程。“那是一种异常苍凉和悠远的感受。你触摸的,仿佛便是百年来封闭在其中定远号军舰的灵魂。”
大阪的清军战俘墓
我们去的第一个地点,是一处墓地——位于大阪府玉造的真田山旧陆军墓地。6名在甲午战争中被俘的清军官兵,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已经100余年了。
考察的第一天早晨,忽然发现外面灰蒙蒙一片。连忙打开窗子,只见雨丝如注,大阪,竟是在一片烟雨之中。也就在这一瞬间,想起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先生的一段话:“我这些年有了经验,凡是和北洋水师有关的事情,不知道为什么,总是要下雨或者下雪的。”
真田山旧陆军墓地建于1871年,埋葬有1945年之前战争中死亡的日军官兵和民夫5000余人。2003年,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杨海嘉最先发现该墓地内葬有清军战俘,从而揭开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。
墓园为樱树和芙蓉树环绕,虽然大多数墓碑已经年久失修,但整个真田山墓地仍可称整洁干净,墓地一角安置的地藏王神社中,神前供奉的清水鲜花纤尘不染。
抬眼望去,天,又晴了,墓地中花树下的落英,竟然片片斑红,给这片百年陵园带入了一丝生命的气息。
我们首先进入的墓区,是日军大阪第四师团在甲午战争中“战病死”官兵的葬身之地。当年,笔者第一次来访问时,就因为无从寻觅而在这里徘徊。当时恰好遇到一位守墓人推车经过,在他的指点下,笔者顺利地在墓园最北边找到了被俘清军的墓地,那里,正在地藏王神社的旁边。
这次按图索骥,不多时,我们便在一块墓碑上面,找到了“故清国”的字样,证明他是被埋葬在这里的中国战俘之一,墓主的名字,写明是“西方诊”。
在这块墓碑的前面,又发现两块并排的墓碑。一块上面刻的名字是“清国刘起得”,另一块则是“清国吕文凤”,在他们两人的对面,另有一块,文字已经斑驳,依稀可以辨认刻的是“故清国杨永宽”,三个人的墓碑形成了一个品字形,仿佛在谈天的样子。在他们后面侧方,则是“清国刘汉中”的墓。
那一刻的我无论从哪个层面看,都是在苟延残喘。
工作,退一步海阔天空,爱情,退一步人去楼空。
命运负责洗牌,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!
常怀感恩之心,
做懂感恩之人。
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,
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。
感恩你、我、他,感恩全世界---感恩一生网